地下半地下空间灾害防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集团总工程师张利荣:健全完善地下半地下空间管理法规制度体系,明确安全责任主体,解决管理缺位等问题;加强地下半地下空间灾害特点规律研究,提高地下半地下空间工程防灾标准;建立地下半地下空间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升预警能力和响应能力;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提升其应急响应能力。
北方城市洪涝治理
民建中央:近年来,极端降雨带来的突发状况对我国北方城市的洪涝治理体系提出新挑战。
建议:①提高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建设适水韧性城市。②加强城市防涝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标准。③建立有效的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整合不同部门间应急响应判断标准,制定城市洪涝灾害超标准预案。④提升全社会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综合能力。推进基层单位防灾减灾的标准化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及时披露救灾信息,做好舆情引导,加强心理咨询与救援疏导;探索城市洪涝保险发展模式。
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以高校危化品供需为切入口,建立地区统一的危化品供需信息平台,鼓励和引导危化品企业进入平台交易。针对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存储问题,建议建立以采购商/供应商为主的“外部仓储”,按需按量供应,专车配送,搭建“当日达”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体系,实现各级单位危化品的快流转、少存储。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建议借助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运营规程,对设计、施工阶段应当提前考虑的安全运营相关工作内容、专业技术要求等作出系统描述与要求,对运维阶段的工作内容与标准、管理流程、安全监测、应急管理、专业人员配置等作出科学的规定与指引,对运营管理涉及的不同运营主体、相关供应商、政府相关部门等的职责和协同作用进行明确界定,探索建立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运营主体认证制度,从整体上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打造一个标准完善、责任清晰的基础环境。
建筑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结构首席专家王翠坤:建立城市建筑物围护结构安全健康数据库和大数据平台,为公共安全风险管控提供有效的数字化技术支撑。针对我国典型的气候区和典型的外围护结构类型,采用高效率的智能化新技术,有计划地开展既有建筑外墙的开裂、渗漏、脱落等系统质量无损健康监测和安全性评估的试点示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