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8147524
15288489748

矿山安全生产培训:非煤矿山强降雨防范应对措施

[日期:2025-08-09]   来源:云南技能考试网  作者:云南技能考试网   阅读:20次

非煤矿山防范和应对强降雨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强降雨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坍塌、透水、淹井、尾矿库溃坝等重大事故。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 事前预防与准备(重中之重)

  1. 健全防汛责任体系:

    •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明确主要负责人为防汛第一责任人。

    • 建立健全从矿领导到车间、班组、岗位的防汛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

    • 加强与当地政府、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联动。

  2. 完善应急预案并强化演练:

    • 结合矿山实际(露天矿、地下矿、尾矿库等不同类型和地理位置),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防汛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预案要明确不同预警级别的响应措施、人员撤离路线、避险场所、应急物资调用程序等。

    • 关键点: 必须明确停产撤人的标准(如降雨量达到多少毫米、气象预警级别、出现何种险情征兆等),并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知晓。

    • 定期组织实战化应急演练,特别是紧急撤离演练,检验预案有效性,提高员工应急避险能力。

  3. 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 露天矿山: 边坡稳定性(特别是高陡边坡、排土场)、截排水沟渠是否畅通完好、防排水设备设施状态、采场低洼地带积水风险、运输道路状况、供电线路及设施防雷情况。

    • 地下矿山: 地表塌陷区、裂隙、废弃井口封堵情况;井口防洪堤(门)是否牢固可靠;井下排水系统(水泵、管路、水仓容量)是否完好有效,排水能力是否满足要求;防水闸门(墙)状态;主要巷道及水仓淤泥清理情况;矿区及周边地表水体(河流、水库、池塘)及老窿水调查监测;供电系统可靠性(特别是双回路电源)。

    • 尾矿库: 这是重中之重! 坝体稳定性(浸润线、位移、渗流);排洪系统(排水井、排水斜槽、涵管、隧洞、溢洪道)是否畅通无阻,有无堵塞、裂缝、坍塌;干滩长度、调洪库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库区周边山体稳定性(防泥石流);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应急物资储备(砂石料、编织袋、应急电源等)。

    • 汛前检查: 在雨季来临前,组织专业力量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防汛安全检查。

    • 重点排查区域:

    • 建立台账,限期整改: 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台账,按照“五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要求立即整改,重大隐患要挂牌督办,汛前必须完成整改或落实可靠的安全措施。

  4. 强化监测预警:

    • 降雨量监测: 在矿山关键区域(采场、排土场、尾矿库、工业场地等)设置雨量计,实时监测。

    • 水位监测: 尾矿库库水位、水仓水位、地表河流/水库水位等。

    • 位移/变形监测: 对高陡边坡、排土场、尾矿库坝体进行定期人工巡查和仪器监测(如GNSS、测斜仪、视频监控等)。

    • 视频监控: 对关键部位(井口、边坡、排洪设施入口、尾矿库)进行实时监控。

    • 气象水文信息获取: 密切关注气象预报、暴雨预警信息(尤其是短临预警)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建立畅通的信息接收渠道(专人负责)。

    • 现场监测:

    • 预警信息传递: 建立快速、有效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所有作业地点和人员,特别是井下作业人员。

  5. 保障应急能力:

    • 应急物资储备: 足额储备防汛应急物资(沙袋、挡水板、排水泵、应急照明、救生衣、救生圈、急救药品、食品、饮用水等),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随时可用。在关键地点(如井口、尾矿库坝前)预置部分物资。

    • 应急队伍: 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装备,保持应急状态。

    • 应急供电: 确保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状态良好,燃料充足,能在主电源中断时迅速启动,保障排水、通风、照明、通讯等关键系统运行。

    • 通讯联络: 确保矿山内部通讯系统(有线电话、无线对讲、应急广播等)畅通可靠,特别是井下通讯。配备卫星电话等备用通讯手段。

二、 事中应对与处置(关键行动)

  1. 启动应急响应:

    • 根据气象预警级别、现场监测数据和险情发展,果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 核心原则: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宁可听骂声,不可听哭声”。当达到预案规定的停产撤人条件时,必须立即、无条件执行。

  2. 果断停产撤人:

    • 立即停止所有露天采剥、排土、运输等作业。

    • 立即停止所有地下矿山采掘、爆破、提升等作业,组织井下人员沿预先设定的、标识清晰的避灾路线,迅速、有序撤离至地面安全地点。

    • 撤离范围: 不仅限于井下,露天矿采场、排土场下方、低洼区域、靠近边坡、河道、尾矿库下游影响范围内的人员也必须撤离至安全避险场所。

    • 这是最关键、最核心的措施! 收到暴雨预警或发现险情征兆时:

    • 指定专人清点人数,确保不遗漏一人。

  3. 加强巡查与监控:

    • 在确保巡查人员自身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专业人员对重点部位(边坡、排土场、尾矿库坝体、排洪系统、井口、供电设施等)进行加密巡查和实时监控。

    • 重点观察:地表水流入渗点、边坡裂缝变化、位移加速、渗流量及浑浊度变化、排水系统堵塞、水位上涨速度等异常情况。

  4. 强化排水:

    • 开足马力,全力排水。确保所有排水设备(井下泵房、露天采场排水泵)正常运行,及时清理水仓入口杂物。

    • 检查并疏通所有截排水沟渠,确保地表水能迅速排走,不汇集、不倒灌。

  5. 险情处置:

    • 一旦发现险情(如边坡局部滑塌、排水沟堵塞、洪水倒灌风险、尾矿库水位异常上涨、排洪系统不畅等),立即按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抢险处置(如加固、疏通、加高挡水等)。

    • 处置过程必须确保抢险人员安全,评估风险,必要时放弃抢险,扩大撤离范围。

  6. 信息报告:

    • 及时、准确地将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情况向上级公司、当地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三、 事后恢复与总结

  1. 确认安全方可进入:

    • 强降雨结束后,严禁立即组织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或恢复生产。

    • 必须组织专业人员对矿山各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安全检查评估,重点检查边坡稳定性、采场积水情况、井巷稳固性、电气设备绝缘状况、尾矿库安全状态等。

    • 确认所有隐患排除,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后,经严格审批,方可逐步恢复生产。

  2. 灾后恢复:

    • 清理现场淤泥、杂物,修复受损的道路、沟渠、设备设施。

    • 对水淹后的电气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测、干燥和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

    • 对受损的边坡、坝体等进行加固处理。

  3. 事故(险情)调查与总结:

    • 如发生事故或重大险情,必须按规定报告并开展调查,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 即使未发生事故,也要对本次强降雨应对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查找预案、准备、响应、处置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根据总结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

特别强调:

  • 尾矿库安全是重中之重: 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运行,确保排洪能力,严禁超库容、超坝高运行。强降雨期间必须死看死守,加密巡查监测。

  • 地下矿山防透水: 严格落实“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规定。暴雨期间及雨后要高度警惕老空水、地表水渗漏和突水风险。

  • “最后一公里”问题: 确保预警信息、撤离指令能迅速、准确传达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位员工(尤其是井下、偏远岗位员工),并确保员工理解并执行。

  • 外包队伍管理: 将外包施工队伍纳入矿山统一防汛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同等要求。

总之,防范应对强降雨,核心在于“防”字当头,重在落实。要立足于最不利情况,做最充分准备,以万全之策应对万一可能。必须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将“停产撤人”作为刚性要求和铁的纪律,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确保矿山安全度汛。


云南技能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