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温与汛期叠加而至,雷电、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频发,给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严峻挑战。高温易诱发设备故障、作业人员中暑,而强降水则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塌陷、淹井等次生灾害,风险交织叠加,安全防范压力陡增。历史经验警示我们,这一时期历来是非煤矿山水害、边坡失稳、尾矿库溃坝等重特大事故的易发期、高发期。为确保矿山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立即行动,采取更加坚决、更加有力、更加精准的措施,筑牢安全防线。
一、强化风险意识,压实安全责任链条
树牢底线思维: 深刻认识高温汛期矿山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各级矿山安全监管部门、矿山企业负责人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贯穿工作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工作。
压实主体责任: 矿山企业必须切实承担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是防汛和防高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带队检查、亲自推动落实。建立健全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防汛防高温责任层层传导、落实到岗到人。
落实监管责任: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辖区内矿山企业安全防范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矿山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采取“四不两直”、明查暗访等方式,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力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二、聚焦关键环节,落实落细防范措施
针对高温汛期特点,必须突出重点,精准施策:
严密防范水害事故:
地下矿山: 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全面检查、清理和维护排水沟、水仓、沉淀池、泄洪通道,确保畅通无阻。对排水泵、管路、闸阀、供电线路及备用电源进行彻底检修和联合试运转,保证排水系统能力充足、运行可靠。加密对矿区及周边废弃老窑、采空区、溶洞、地表塌陷区、河流湖泊等的巡查监测,发现异常立即处置。极端天气下,坚决执行暴雨停产撤人制度,严禁人员冒险作业。
露天矿山: 重点加强采场、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监测,尤其是顺层边坡、构造破碎带区域。及时清理截水沟、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浸泡边坡。遇强降雨或连续降雨,应果断停止采掘、排土作业,撤离危险区域人员和设备。加强凹陷露天采场底部防洪管理,严防淹坑。
尾矿库: 这是汛期安全的重中之重。必须确保排洪系统(排水井、排水斜槽、排水管、隧洞、溢洪道等)畅通无阻,无淤堵、无裂缝、无坍塌。加强坝体浸润线、位移、渗流等在线监测和人工巡查,密切关注库水位变化,严格控制在设计汛限水位以下运行。备足应急抢险物资(如编织袋、砂石料、块石、铁丝、照明设备等),抢险队伍随时待命。持续强化“头顶库”的安全风险管控和治理。
有效应对高温风险:
科学安排作业时间: 合理调整高温时段露天作业和井下高强度作业时间,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方式,尽可能避开午间高温时段(如10:00-16:00)。
落实防暑降温措施: 为作业人员提供充足、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饮料(如含盐饮料)和必需的防暑药品(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加强通风降温,特别是井下采掘工作面、硐室等场所,必要时采取局部制冷措施。改善作业环境,露天作业场所搭设凉棚,设置休息室并配备空调或风扇。
加强健康监护: 组织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不适合高温作业的人员,及时调整岗位。加强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培训,提高员工自救互救能力。现场配备急救人员和药品,发现中暑症状立即救治。
严防地质灾害与雷击风险:
地质灾害排查: 对矿区范围内及周边可能受强降雨影响的山体、崖壁、高陡边坡、排土场、尾矿库坝体等进行全面排查和风险评估,设置警示标识。对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隐患的区域,采取工程治理、监测预警、人员撤离等有效措施。
防雷防电管理: 对所有生产、生活区域的防雷接地装置进行全面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加强对炸药库、油库、变配电所、提升机房、通风机房、井架、尾矿库在线监测房等重点场所的防雷保护。雷雨天气时,停止爆破作业、露天高处作业、井架安装拆除等危险作业,必要时切断危险区域电源。
保障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强化设备维保: 高温易导致设备过热、润滑不良、电气线路老化加速。要增加对提升运输系统(提升机、罐笼、钢丝绳、矿车)、通风系统(主扇风机、局部通风机)、供电系统(变压器、配电柜、电缆)、排水系统等关键设备设施的巡检频次和维护保养力度,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加强用电管理: 重点检查潮湿场所(如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的电气设备绝缘状况、漏电保护装置可靠性,严防触电事故。规范敷设临时用电线路,禁止私拉乱接。暴雨期间,对易受水淹的变配电设施提前采取停电、抬高、封堵等防护措施。
三、完善应急体系,提升处置救援能力
修订完善预案: 结合本企业、本地区实际,特别是针对高温中暑、淹井、滑坡、泥石流、尾矿库漫顶溃坝等重大风险,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强化应急准备: 足额储备符合要求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和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随时可用。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人员装备,强化针对性训练(如水上救援、边坡抢险、井下排水、中暑急救等)。
加强应急值守: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暴雨、雷电、大风、地质灾害等),确保信息畅通,响应迅速。一旦发生险情或事故,必须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科学有效处置,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准确上报信息,严禁迟报、漏报、瞒报。
四、深化教育培训,提升全员防范技能
开展专题培训: 在汛期来临前和高温季节,组织全体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员工、转岗员工和一线作业人员,开展高温汛期安全生产专题培训。重点培训防汛知识、水害征兆识别、防暑降温常识、中暑急救方法、应急逃生路线、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等。
组织应急演练: 针对高温中暑、突遇洪水、边坡失稳、井下透水、尾矿库险情等典型场景,组织开展贴近实战的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提升能力,并针对演练暴露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预案。
营造安全氛围: 利用班前会、宣传栏、微信群、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高温汛期安全生产知识和注意事项,普及应急避险常识,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结语
高温汛期非煤矿山安全防范工作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矿山企业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立即行动起来,把风险研判得更充分一些,把隐患排查得更深入一些,把预案制定得更周密一些,把措施落实得更扎实一些。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层层压实责任,环环扣紧链条,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坚决防范遏制各类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唯有将责任压实到每一处风险点,将警觉贯穿于每一个操作瞬间,方能于风雨酷暑中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之盾。